剛好在圖書館找到Hardcover的Junie B. Jones,令我想到上次姊姊抱怨圖書館paperback的紙張和書皮,所以,當時她對這一系列的Chapter book,留下不好的印象,這次的書況比較好,所以,我想借回家試試,看看接受度會不會好一點。

果然,這個十月寶寶,十足的精神性耽美派,外表分數的比重很大,書一到手,一下午連看了兩本,加上前幾天看的Charlotte's Web,是這週以來的第三本"文字書"。

受過去同事的影響,知道中文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階段:「如何從圖像書,順利的轉換成文字書。」這個過程,在英文教育裡,也是相似的。從圖佔80%逐步下降到10%,甚至只有花邊,對小朋友是不具吸引力的,除非,這個孩子對閱讀有興趣,透過情節安排、印刷的美觀,及閱讀的習慣養成,才有可能順利的轉換。

姊姊的中文轉換,主要集中在一年級下學期,因為沒有讓她上外邊的才藝班,一週除了週二上全天,其他天下午都在學校寫功課與溜直排輪等體育活動,算是輕鬆,所以,我們盡力提供很多適合低年級的文字讀物,從小魯出版一系列的貝魯與達答、野貓西餐廳、小保學畫畫、東方的拉拉與我開始,讓她隨時在書包裡有書,只要沒事就可以讀。剛好,一年級的老師,指定全班閱讀小星星的願望(周大觀的日記),姊姊突然發現,她讀得比別人快,而且懂書裡寫什麼時,成就感就像如虎添翼一般,讓她順利轉換成功。

之後,居禮夫人、海倫凱勒、西遊記、水滸傳、紅樓夢、七俠五義、小五義,一本本全文字的書,陸續在二三年級的時期,進到姊姊腦袋裡。這裡有幾項關鍵:注音十分純熟;對中文字有一定程度的熟悉,所以不怕生字;有閒暇時間可以看書;會基本的查字典;及隨手可得的書本。

三年級,來到美國,姊姊的英文只能算是ELL的中級,playground English大概兩三個月就能掌握,但是 literature English大概要足足學五到七年,才能夠寫出通暢的文章,這個時間跟學中文很類似,小學六年,不就是這段時間嗎?

所以,今年應該也算是姊姊第一年要從英文圖像書,轉換成文字書的時間,只是她的壓力更大,同學已經是三年級了。

知道目標在此,但是,我們每天仍舊是磨練著基本功,每週背老師給的單字 Core words,及家庭作業,包括:查字典、造句、改錯、填空、及寫閱讀測驗。每週十二個單字,加上文章周邊的字,這幾個月下來,累積了將近五六百個新字,加上之前已經會的字,我們想一千多字應該可以試著由繪本轉換成Chapter Book。

繪本文字簡鍊,結構更嚴謹,其實,是英文寫作更好的教材,但是,要轉換成文字書,主要是建立不怕閱讀英文字多的書,將來,才有晉升其他閱讀領域的可能。一月中試著借了幾次,其實反應平平,翻翻就過去了,直到最近這週,終於有收成的感覺,媽媽我其實很感動。(想想,以前國一時,我才開始學ABC耶!)

出國前,我跟姊姊的導師說,我盡力提供很多中文讀物,讓她保持中文字彙與表達的能力;剩下國字的部分,有空時慢慢的上。她也很同意,其實扣掉運動會、耶誕表演等等活動及很多生活教育的時間,真正教導智育的時間,是可以濃縮的,後遺症是,時間太濃縮會不夠熟練,每天一點的滲透力比較大。

跟姊姊剛好相反的妹妹,一年級在美國開始上課,所以,她其實也可以開始轉換成英文比較多的文字書,只是,目前我們沒有很刻意的安排,她就跟著姊姊隨便亂翻。倒是,現在寫台灣上學期第一冊的國語習作,老是嫌格子不夠大,每個字都超出格子,我跟姊姊以前台灣的老師MSN,她聽到格子不夠她寫時,送來一個臉上三條線的表情,看來,我還得多尋找台灣教育與HAPPY FEET之間的交集,以免將來太排斥中文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attl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