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的生活單純,做什麼好呢?昨天,載一對沒有車子的新婚學生夫妻去買菜,出現這樣的對話:

「來美國後(他們剛來半年),每天都在家裡煮飯,幾乎都沒有在外面吃飯。」
「外面的東西,不好吃(我們正在前往中國超市的路上),每天都在想要吃什麼,所以今天要大大的補貨。」
「兩個月內,二十磅的米居然吃完,一桶沙拉油也用完了,真不敢相信,我們這麼會吃?」
「對阿!是飯桶也就罷了,油也用得這麼快,難道都進了我們的肚子,完蛋了。」
「.........」
我載到兩個被台灣美食慣壞的胃,浩浩蕩蕩的前往大華及COSTCO,進行他們每兩個月一次的大補貨。

耳裡聽著他們滔滔的生活感言,想想,我來了大半年,都在這裡忙著什麼呢?
不外乎,去學校當義工家長及孩子的課業,家庭採買與家事,上網工作,及東走走西逛逛的探險旅行。
很奢侈的假期。

所以,我的感觸是,以我在台灣的生活經驗,是進不了這裡的職場,也無法管理好自家的生活,但是如果:很會煮飯(可以開餐廳、規劃PARTY的食物)、很愛種花整理院子(可以幫人做園藝)、很會包禮物(生日耶誕節結婚禮物超實用,還能打工)、會剪亞洲人比較硬直的髮型(美國店不會剪亞洲頭)、有機種植的農夫(超市、小型有機店、或自己吃省下菜錢)、熟悉勾針棒針技能(可以自己修改或是裝飾衣服)等等,反而生機無限。

不過上述,多半是勞力密集、腦力中等的工作,語言溝通不太複雜;與我在台灣高度分工,腦力密集的職場環境,有些差距,所以,如果希望轉換到類似台灣腦力密集的環境,就必須經過教育的學歷認證,讀個碩士博士,瞭解遊戲規則,才能有機會轉換的成。(不保證一定轉得成)。以前算命仙常說,唯有讀書可以改運。大概就是這個道理。

能在異鄉生存而且融入得了當地社群的人,真的很厲害!我在想,青年服務社有很多禮物包裝班,基礎剪髮班、中國結班,這些實用的生活課程,或許可以列入下一波,我的選項範圍吧!順便把我家那兩個一起拎去,她們手藝還蠻巧的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attle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